
理想的CT機房環境是恒溫、恒濕和無塵的,但這一標準在實際工作中較難實現。因此,針對設備特點,我們建議您務必實現下列環境要求:
機房溫度范圍應保持在18-24℃之間;
每小時最大溫度變化不超過4.1℃;
室內相對濕度范圍為40-60%;
微塵環境。
以上條件如果不能達到,將導致設備的故障率提高,使用壽命減少。
下面為大家介紹和分析兩個典型案例說明機房環境的重要性。
1.因機房溫度超限引起的設備故障
用戶報修: 一臺Br16設備上午工作到10點左右時,設備提示采集系統錯誤導致無法掃描(見下圖)。

故障原因:因為掃描機房的溫度高達27℃,使數據采集系統的溫度保護電路工作,切斷數據采集系統的電源,報錯并停止工作。
故障分析:因為探測器的材料特性對工作溫度有要求,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其輸出特性發生畸變,如果長期溫度過高還會使其加速老化。所以機器設計了溫度調節電路,還設置了過溫保護機制。當環境溫度過高,使得溫度調節部件無法通過散熱來降溫,數據采集系統內的溫度就會不斷上升,當溫度大于42 ±2.8℃時,采集系統的過溫保護開關就會開啟,產生一個關閉數據采集系統電源的信號,使電源停止輸出,數據采集系統停止工作。當溫度下降到32±2.8℃時,溫度開關斷開,電源關閉信號移除,數據采集系統恢復正常工作。
在建議醫院對溫度問題進行整改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醫院遇到的困難。這臺機器是安裝在醫院新建大樓一樓的中心位置,而且離大樓外立面較遠,因為大樓安裝了中央空調,設計機房時就沒有為CT室設計獨立控制的空調,后期加裝也非常困難。醫院的中央空調在夏冬兩季工作,機房溫度基本可以保證,但在春秋兩季,由于醫院中央空調不運行,機房中機器產生的熱量就無法散除,使得機房溫度不斷升高,造成機器故障。院方在認識到溫度問題的嚴重性之后,克服困難加裝了獨立控制的空調。此類問題非常常見,因此特別建議大家,在機房設計之初就要為CT機房設立可獨立控制的空調。
2.因機房灰塵太大引起的設備故障
用戶報修:一臺Br64設備上午工作到10點左右時,提示高壓系統出現故障(見下圖),準備關機重啟機器,可是擰鑰匙關機,機架一直不能被關閉。

故障原因:因為機房灰塵太大,使機架底板的兩個進氣濾網和球管油冷的熱交換器散熱片之間被灰塵堵住,造成機架冷卻系統失效,球管過溫保護,機器報錯和不允許繼續掃描。
故障分析:首先向大家介紹機架是如何降溫的。機架中的主要發熱部件是球管,由球管油冷系統為其降溫(見下圖)。球管油冷系統是通過油泵將球管中的熱油送到熱交換器中,再將熱交換器中通過風冷降溫之后的冷油送回球管。

下面為您介紹整個機架如何降溫。機架分前部和后部兩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球管位于機架的前部。工作時前部底板的風扇通過濾網將機架外的冷空氣吸入前部空間,球管熱交換器風扇使大量的冷風穿過熱交換器的散熱片,經過冷熱交換后,熱油變為冷油送回球管,冷空氣變熱空氣排到機架后部,陰陽極高壓模塊的風扇使高壓模塊降溫并將熱風排到后部,匯聚到后部的熱空氣再由位于機架后部頂板的兩個大風扇排出機架(見下圖)。

當底板的濾網被堵住,冷氣不能進入前部空間,再加上油冷熱交換器的散熱片之間也被堵住,使其熱交換功能失效,雙重原因使球管的溫度迅速升高。當油溫被加熱到大于80℃時,油冷系統的油溫保護開關就會閉合,系統開始報錯,不允許繼續掃描。只有等溫度降到低于80℃之后,機器才能工作,油溫降到低于40℃之后,機架才能關機。如果強行關機會對球管造成很大的損害。
由此可見,保證散熱風道暢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與醫院溝通后得知,兩周前機房附近在拆一棟舊樓,產生了大量灰塵,CT室沒有及時采取防塵措施,從而在短時間內形成臟堵。為了防止故障再次發生,我們建議科室做好防塵工作。
綜上兩個案例分析可見,良好的溫濕度和微塵環境是CT設備長期穩定工作的必備條件。
上一篇: 查找CT故障的基本依據和常用方法
下一篇: 飛利浦CT用戶界面快速記錄錯誤信息